农大首页
 >  首页  >  人才培养  >  经验交流  >  正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线上教学创新经验

添加时间:2022-04-13 来源: 浏览次数:

英英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教学分析

本次教学内容——《不可逆转的复兴进程》,是深入贯彻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核心专题内容,是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的专题内容。

课程当前授课的对象基本以“00后”大学生为主,他们普遍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追求,偏爱自主化的学习方式,习惯网络化的娱乐生活,但却有着理性化的处世态度和务实化的人生理想。因此,本课程教学需用科学理论指导,找准引领其认知的着力点;激发主体能力激,挖掘其身上的各类闪光点;运用网络技术,瞄准其生活的兴趣点;整合教育资源,激活其学习的兴奋点。总之,用好手上的“纸教材”,身边的“活教材”,网上的“云教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我党中央的历史关头以历史决议的形式探究“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历史课题。本专题教学坚持问题为导向的原则,在本次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古往今来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坚定学生对党的全面领导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以往教学中存在的痛难点有——难题1、难以展开课堂练习,降低学习效果。难题2、大段播放视频的方式已经不能“讨好”学生。难题3、不能持久的吸引学生并有所好难题。难点4、“满堂灌输”的传授方法的滞后性“重教师轻学生”。难点5、“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难点6、学生耳提面命的“信息不对称”模式。而我们本次课程所采用的创新性的线上教学方法,推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段学生,以互动讨论的教学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3D云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立体地学习党史,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教学过程

本专题内容坚持问题为导向的原则,设置了7个教学环节,形成基本教学思路。通过课前预习(通过雨课堂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通过扫码在3D云展讲解党的党百年奋斗,了解基本基础知识点。从而从学生自身感兴趣的点开始寻找契合的角度进行互动讨论,以便学生理论内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最关心的时事事件导入课堂开展专题讲授。课程教学中我们将进行雨课堂随堂测试,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便因材施教。最后形成课堂总结、点评,解决教学重难点。

形势与政策课程在以往课堂教学中的大段播放视频的方式已经不太适用,也不能持久的吸引学生并有所收获,所以我们创新教学手段选择了课前预习的方式,我们通过长江雨课堂发布课前预习公告,采用了3D线上云党建馆,利用云技术,把线下党建馆的资源通过三维虚拟化,搬到云端,让学生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进入虚拟党建馆,学生在VR 的虚拟环境中不仅仅是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拓宽视角,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在课前预习并进入云党建馆后在课堂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谈一谈他们在3D云党建馆的所见、所听、所看、所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出发,在课堂互动讨论过程中引出前两次伟大的历史决议,通过历史脉络的梳理,引入多层次、多学科的视角,阐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历史意义以及坚守初心使命的执着奋斗精神,讲透彻中国共产党如何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引导学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

“先进的思想总是与非凡的事业彼此辉映,科学的理论总是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下一环节通过抛出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在互动讨论过程中解析点评进入下一小节内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就在于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在此教学环节老师设置的问题不宜过于困难,在社会发展层面来讲,去设置一些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并能形成初步思维逻辑的问题,答案都不需要百度就可以有一个初步判断的题。设置这样的互动讨论题重在打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识社会的能力,能对当下的社会进行思考的能力。

通过观看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现场视频,展开第三小节内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复兴进程)在此环节讲清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明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特别是通过设置的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何以不可逆转,阐明新时代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为什么不可逆转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比较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拿数据、摆事实,一系列重大成就的真实面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做到“两个维护”。老师在摆事实讲故事的过程中,形成弹幕互动讨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的关注度,增强她们的思维活跃度,对网络视域下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带来学生的独立自主地梳理和判断的新鲜血液,建构当代大学生的国情知识,突破本专题的教学重难点。

课堂总结环节来讲,更多地寻求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不再单纯局限于课程期末考核,而是随堂发布一道随堂测试,能更深刻、更全面、更细节的了解学生所学,形成及时的课堂评价,改变所教不和所学的窘困,预留课后延伸阅读(阅读内容相关重要文件、重要文章),形成知识来源的多样化,使学生不再仅仅受限于课堂内容,延伸拓展知识获取面。

三、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而所谓“技能”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角度来讲更多的倾向于“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讲,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理论融入故事,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法的创新改革,努力营造师生讨论乃至辩论的氛围,让学生尽情的发表意见,鼓励彼此质疑,强调一种论证思维,形成逻辑思维的连贯性,真正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本次教学方法的尝试,更是形成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再单纯“重教师轻学生”,让认知依然停留在混沌状态的学生,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在讨论反思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照搬老师的知识体系,在他们自主认知的基础上稍加引导、解惑,形成全面而辩证地认识。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而形势与政策课程核心之核心的使命是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建立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认同和相互信赖关系。




上一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线上授课体会

关闭